日前,市民楊先生拿著錦旗來到張家口橋西區人民法院門口,撥通了民事審判庭法官侯云飛的電話,“感謝您耐心細致地幫助,解決了我的難題……”他是特意來感謝法官幫他協調追債。
楊先生經營著一家采摘園,主要種植杏樹。疫情期間,采摘園的效益不好,導致經營資金較為緊張,影響了采摘園后續的經營。之前,楊先生的親戚向他借過一筆錢,一直未按約歸還,現在為了采摘園能夠良好經營,楊先生為追債起訴到了轄區法院。
法官侯云飛在接到本案、了解基本案情后,便決定通過調解程序快速為楊先生解困。侯法官第一時間聯系被告,詢問被告意向,在得知被告無法一次性還款后,便有針對性地提出分期履行的調解意見,然而被告一開始并不同意此調解意見,認為該意見約定的分期數額過高,侯法官一遍又一遍地做被告工作,釋法說理,最后促使雙方達成了分期履行的調解協議,幫助楊先生走出了困境,于是,便有了本文開頭的一幕。
法官耐心細致始終將市場主體訴求放在第一位開展調解工作,只是橋西區人民法院民事審判庭幫助市場主體解難紓困的一個縮影。據介紹,一直以來,橋西法院民事審判庭始終貫徹“法治就是最好的營商環境”的基本準則,將市場主體的訴求放在第一位,深化多元解決糾紛機制,以耐心細致的態度服務好當事人,以高效、精準的作風處理好每一宗案件。(河山新聞記者 王浩 鄒曉霞)
1.本網(張家口新聞網)稿件下“稿件來源”項標注為“張家口新聞網”、“張家口日報”、“張家口晚報”的,根據協議,其文字、圖片、音頻、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,任何媒體、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,不得轉載、鏈接、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。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、網站,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“稿件來源:張家口新聞網”,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。
2.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,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。聯系電話:0313-2051987。